今天接着聊粮食价格问题,确切地说,是我们的粮食价格,中国的粮食价格。这仍然是我们应该知道的一些常识性东西。我们今天的粮食价格,农民朋友们都希望提高一些,以便于利润高一些,能够多赚点钱。但是这个心愿,几十年来始终不能实现。这不仅是农民很无奈,就连国家也一样无奈。你嫌利润低,不赚钱,积极性提不起来,国家说好,我给你补贴,一亩地补贴100元,200元,甚至300元。最近据说某省,为了刺激农民种粮,将补贴提高到4000元一亩地。真的假的我没有去落实确定,但是这给了我们一个研究问题的信号,那就是为什么能补贴给钱,就不能提高粮价呢?或者说,为什么就不能让粮食价格进入市场当中,由市场说了算,按照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呢?许多人对此是迷惑不解的。老胡今天就说这里面的事情。
价格,它是的确一种市场机制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,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,由商品价值决定,很正常。但是粮食它没有完全按照商品机制对待,也就是说,粮食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行。它不能按照供求关系决定。为什么?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的物质资料,必须要由政府管控它的价格,以及生产总量。比如说,如果按照供求关系决定价格,那农民朋友就很有主动权了。无非就是少种点,每一家都少种点,一下子就供应紧张,一下子就价格飙升,一下子就因此赚得盆满钵满。
少种一点地,难吗?太容易了。少种了不但没少赚,还大赚了。这种买卖对于农民来说,简直易如反掌。可是,这么简单的事情,怎么就无法实现?因为粮食没有按照供求关系决定,你少种也是那样,多种也是那样,相对来说,只有你多种,你才能多点收入。今天也是这样,你种一亩地不赚钱,你种1000亩地,亩产盈利800元,那就是80万一年啊。你种一万亩地呢?这种想法可行吗?对于个人可行,但是对于全体农民就是不行。因为农民人数多,一个人种1000亩地,你让其他那么多农民种什么?他们就无地可种了。地就那么多,有人多种,就会有人少种。
量也上不去,价也提不高,症结在哪里?答案是,症结就在于,我们的粮食价格,不是低了,是高了,是非常高的位置,高到我们无法再往上提高了。说到这里有人想骂人,说这是什么鬼话?农民想提高价格都来不及,你还说价格高了。呵呵,你骂我也这么说。因为我不说你的愿望永远实现不了。我说了,还有可能性。
我们的粮食价格放在世界性范围内看,是居高不下。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尴尬,是农民的尴尬,也是中国问题的尴尬。人家粮食价格低,利润反而高,农民还赚钱,我们是粮食价格高,利润反而低,农民还不赚钱。这是什么鬼?老胡普及一下你就会恍然大悟。
我把世界性粮食价格按照价格划分成高中低的话,我们就属于高的那部分,而中低那部分是美国西方还有东南亚。有人说美国和西方农业比我们发达,人均种植面积大,成本低,价格低还赚钱,能想得通,为什么东南亚比我们农业落后,也是价格低,成本低,也赚钱呢?是啊,要不然怎么说是尴尬呢?
所以按照粮食价格形成的工业化水平划分,我们是处在中间位置上,按老胡的话就是半坡上,高不成低不就的半坡上。我们曾经也在坡底,就跟今天的东南亚一样。农业普遍是人力,粮食生产从种子到播种再到灌溉到收割到入库,全程人力自然力,那时候的成本也非常地,粮价也低,但是还有利润啊。比如种子是自己预留的,不花钱,播种是几个人用那种人力播种工具,我们这里叫“播种楼”。就是一个人在前面驾辕,像那个架子车一样,后面有个人手扶着楼身,左右摇摆还要往前推点力,属于全程的核心技术活就在这里,非能人不能操作。两边呢,就是纯体力,一边拉一根绳子,往前拉着让楼体往前走,底下那个轮子部分可不是轮子,是三角形铁梨耙。这里年龄大的人都知道,老胡小时候每年都干那个,标准配置就是四个人。再有个小孩的话,也可以再栓根绳子套在身上,往前拉。
那是苦力活,但是苦力不要钱啊,没成本啊,不像现在机械耕种是省事省时,但要钱啊,有成本。灌溉时候,用的是附近的河水啊,人力需要修水渠,那也不要钱啊,没成本,再到收割,全是人力镰刀,也是苦力活,也没成本啊,再到晒干,麦场那是那个年代的记忆啊,最后入库入的自家的粮仓啊。国家粮食一部分那是交公粮交上去的,一部分是统筹统购也算是卖给国家,但是价格与成本之间,也有利润啊。这两部分出去以后,剩的也就不多了,自家留着吃。
那时候基本上都是体力活,全家人都基本不离家的,不像现在年轻人都出去了。那时候都在家里吃,人又多,又是常年体力活,吃的就多。在农村是三天两头蒸馒头,一烝就是一大锅。碗大的馒头,像老胡这个年纪的人,一顿饭也吃两三个馒头外加一两碗饭。这还是饭量一般的。一句话,那时候的农村人,那可真是吃的多,家里粮食够不够吃,那可是头等大事。
说这些什么意思呢?就是那时候我们的工业化水平也低,全靠人力成本也低,粮食价格不高也有利润可赚,就跟今天的东南亚差不多。
而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,由于工业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。他们的农业就不需要那么多人,像美国,一个人种上千亩地,全程机械化。他们人少,一人1000亩几千亩地就能实现,我们就不行。因此人家成本也低,粮价就低,低了还有利润。这个道理不复杂吧。
我们呢,后来大力推进工业化,现在是工业化的半路上,半坡上,半人力半机械化,这是最费钱的高成本。效率没有全机械化高,成本比全人力高,导致我们的粮食价格,就处在一个高价位置。当然这个高价,是跟世界粮价相比较的。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,就知道国家的尴尬在哪里?
我们是农业大国,农民群体最大,人数最多,在一个基本现实上,既不能再往上提高粮价了,但是也不能让农民种粮出现绝对亏本的事情。什么叫绝对亏本?就是一亩地从种子到入库整个过程,每个环节都有一笔成本账可以算出来,最后那个粮食定价,一定是要高于这个成本价的。我们媒体上许多农民朋友也经常列举出那些账本,种子多钱,浇地多钱,耕地,播种,收割,入库等等,都有一个账本。最后那个粮食价格,是要比成本高,但是又高不出来多少,永远就是一个薄利微利的状态。稍微不留神哪个环节出点问题成本一高,最后就赔钱。
这就是当前我们粮食价格的背后大环境,这也是我上期内容讲到的农民要致富,必须要首先避开粮食价格这个要素。也就是说,农民要致富的途径,根本不在粮食这件事上,道理就在这里。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?途径也只有一个,那就是让工业化水平来一个质的飞跃,同时大量减少农民数量。
这条路现在正在走,工业革命不用说了,大量减少农民数量,就是有人说的,消灭农民,办法就是让农民进城,变成市民。老胡怎么看这些,我认为这是权宜之计,不是长久之计,也不具备深谋远虑的做法。由此新问题还会井喷式出现。关于这些,老胡后面会陆续讲到。
最后提示大家,这是老胡一个系列内容节目,一个问题紧挨着一个问题,都是如何形成,又是如何去化解他们,敬请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