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张今年70岁,是体制内退休职工,退休工资6800元。50岁的王老太是农村老太太,无退休金,老张对王老太穷追不舍,还资助其儿子花费20万买了一辆车,王老太女儿结婚又随礼5万,随后老张得病去世,一封遗书让子女们炸开了锅。
老张年轻时考上了大学,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庭,他是家里的独子,父母都在体制内工作,本来老张喜爱绘画,想做个画家,可是父母强烈反对,觉得那是瞎胡闹,根本不靠谱,在经过夫妻共同强硬的反对下,老张屈服了,顺从父母去了体制内,也应了父母“有个铁饭碗,一辈子衣食无忧”的愿望。
老张在体制内一点也不快乐,他觉得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,每天尔虞我诈的场面,让他疲惫不堪,他觉得自己的人生荒废了,就像困在牢笼里的狮子,只能无声的怒吼,却被死死的锁在里面,眼看触手可及的自由却是因害怕伤害父母的心而不得放弃。
在老张26岁那年,经过父母安排跟门当户对的刘姓女人结婚了,刘女士也是家里的娇娇女,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当宝贝养大,两家是世交,刘女士的父亲是老张父亲的顶头上司,他们认为这门婚事皆大欢喜,属于共赢,只有老张心里极度煎熬。
刘女士的脾气非常强势,把老张管的死死的,每天他穿什么颜色衣服,每月有多少零花钱,和谁交往做朋友,通通都要经过刘女士审核通过才能做,不然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。
每次他们吵架,老张的父母都会去哄儿媳妇,去斥责儿子,他们认为只有把儿媳妇哄开心了,职位才能做的顺利。
老张在刘女士的管制下生活了30多年,他也退休了,刘女士的父母也相继离世,老张就想跟妻子离婚,他想摆脱自由,可是当他提出来时,自己的儿女都强烈反对,并且一致表示要是老张离婚,他们都随母亲生活,没有一个儿女愿意老张离婚,老张虽然有退休金,但是他也怕儿女不理他,由此老张离婚的想法也就搁置了下来。
在刘老太68岁那年,突发患了脑梗,老张就给她请了一个保姆,这个保姆就是王阿姨,当年48岁,长的标志,虽然是半老徐娘的年纪了,却是别有一番风韵。
老张去家政公司聘请保姆时,一眼就看中了干净利落的王阿姨,据王阿姨自己说,她是农村人,在家里什么活都干了几十年,丈夫出车祸离世了,儿子成家了,女儿还没有嫁人,她在家睹物思人,总是想起丈夫就掉眼泪,儿女们就想让她出去散散心,她思前想后,看到同村的同龄人来城市里做家政挺合适,她就抱着试试的心态,背着行李来到了城市里,没想到进来第一天就被老张聘请了,她心里还是挺开心的。
老张给她工资一个月4000块钱,管吃住,基本不用她花钱,平时做饭打扫卫生,衣服不用她洗,照顾能半自理的妻子,伺候她吃饭,辅助她洗漱,王阿姨对此非常满意,满口答应没问题。
而老张的妻子刘老太对这个年轻保姆也非常满意,她强势一辈子,对于事事对她顺从的人尤其满意,特别是病了以后,她就严重的患得患失,总害怕失去任何东西,掌控欲更是比以前更严重,就像溺水中捶死挣扎的人,拼命抓住身边可以保命的东西一样,此前老张伺候她,她总是鸡蛋里挑骨头,没事找事,被她压制一辈子的老张再也容忍不了了,就给她找个保姆了事,省得再把自己身体折腾出毛病,毕竟自己也是七旬的老人了。
王阿姨伺候刘老太面面俱到,当刘老太找茬给老张吵架时,王阿姨就非常有眼色的把老张支走,顺着刘老太的耳根讲她喜欢听得恭维话,把她抬的高高的,这招在刘老太面前很受用,她们俩嫣然成了闺蜜一样愉快相处着。
而老张呢,倒是乐得自在,吃完饭就出门找同伴下棋聊天去了,到了饭点就自己回来了,他觉得自己的自由终于能自己掌控了。
王阿姨对待老张也特别关心,她会每天关注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变化,要是第二天要变天,她就头天晚上就提醒老张第二天要添衣,王阿姨说话温声细语的,老张特别爱听王阿姨说话,比较妻子大呼小叫带命令式的声音,老张觉得王阿姨就是温柔到骨子里的女人,再说他当初聘用王阿姨,也是可怜她丈夫早早离世,让他有一种强烈地保护欲。
王阿姨来他们家干活三个月了,老张和妻子都非常满意,决定长期聘用她,只要她愿意。
有次中午饭后,老张休息片刻就又出门了,他出门半个小时后,天空突降大雨,他也没料到会突然下雨,雨伞也没拿,就赶紧躲在附近的商户门口,想着等雨停了再走。
可是左等右等也不见雨小,而且由于下雨原因,老张感觉冷了许多,不仅身体打起了寒颤,正在这时,王阿姨拿着雨伞从远处走过来,她一眼看到了躲在商户门口的老张。
“来张大哥,咱们走吧,我刚安顿好刘大姐就听见外边下起了雨,天气预报也没预报有雨啊,这天气怎么说变就变,真是像小孩子的脸,我看你出门穿的少,就给你拿了一件衣服,赶快穿上吧,别冻着”王阿姨顺手给老张披在身上,让老张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。
在大雨中,王阿姨一手撑着雨伞,一手挽住老张的胳膊,两个人相互搀扶着走在雨林里蹒跚着走回家的方向。
到家后,王阿姨麻利的给老张煮了一碗姜糖水,让他趁热喝下,一碗姜水下肚,老张从上到下暖烘烘的,内心更是一团火在燃烧,是对王阿姨的感激和肯定。
时光穿梭,一晃眼王阿姨在老张家里干了两年了,期间刘老太过世了,王阿姨非常有自知之明,她知道自己该离开了,可是他们早已从雇佣关系,处成了亲人一样,彼此都割舍不下对方。
那天她做了一桌子菜,跟老张坐在对立面,王阿姨先开口了 :“张大哥,不知不觉我们相处两年了,虽然时间说长不长,但是说短也不短,对于我来说是丈夫过世后过得最开心的一段时间,你们不嫌弃我农村人,还给我高工资,管吃住,我不傻,我知道您也是可怜我无依无靠才特别照顾我,现在刘大姐走了,你也能自理,就别花这冤枉钱了,我也该走了”说完,王阿姨眼角有些犯酸,她转身借口去卫生间,老张知道,她是去擦眼泪了。
等回来时,老张已经拿了瓶红酒倒了一人一杯,他吃了一口菜,独自举起酒杯说:“这杯我先干了,你随意,我心里有句话压在心里一年多了,我被压制了一辈子,从选择职业到选择婚姻,我都是被迫接受,可以说我大半辈子都是在被动中度过,每天过得行尸走肉,仿佛都在为别人而活。”
“浑浑噩噩过了半辈子,知道遇到你,我才明白,什么是真爱,你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,滋养着我每个细胞,让我觉得获得了重生,我深知自己不能带着遗憾走,不然我这辈子就会死不瞑目,今天我一定要说出来,一直压在我心里的话,我想说,我要和你共度余生,谁也干涉不了我的决定”
老张的脸有些微红,不知是激动还是酒精原因,此刻他像个初次表达爱意的小伙子,鼓了好大勇气才开了口。
王阿姨抿了一口红酒,停留了片刻,才开口:“张大哥,你别说了,我知道你是好人,懂得你的好意,你是想照顾我,不再让我漂泊无依,可是我有自知之明,你是城市人,有退休金,有舒适的生活,过得无所忧虑,我只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农村老太太,跟着你就是累赘,我不想给你添麻烦”
第二天王阿姨收拾好衣物就离开了,留下了怅然若失的老张,老张在家里伤感了两天,考虑再三就决定为自己勇敢一次,他决定去追回王阿姨,用实际行动感染到爱人的心。
他打听到王阿姨所在的村子,就每天去王阿姨家门口等待,天黑了就搭车去县城住旅馆,第二天一早再去等待,邻居们都知道了这个执着的老头,也有人传闲话,王阿姨让他走,他也不走,就说每天能看到王阿姨就满足了。
最终一个星期后,王阿姨跟着老张回到了家里,他们召集彼此的子女坐在一起商议结婚,结果是老张的子女不同意领结婚证,目的显然是怕父亲百年之后,王阿姨分他们财产,王阿姨的子女倒是坦然,他们表示遵从自己母亲的意愿。
最后王阿姨也表示,自己本来就不是图老张的钱财,领不领结婚证都无所谓,只要他们两个过得开心就好了。
婚后,老张像是换了一个人,每天精神焕发,周围的同伴们都打趣说老张获得第二春,这辈子来的值了。
有一次王阿姨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后,茶不思饭不想的忧虑不已,老张问她,她也不说,于是老张偷偷给王阿姨儿子打了电话,得知原来是儿子让王阿姨开口跟老张借钱,他想买辆车跑运输,现在借遍了亲戚朋友,还有自己积蓄也掏了干净,还差18万,他实在没办法了,才开口让母亲借钱,没想到一开口,被母亲骂了一顿,说他要是让自己这样做,真的不就应了老张子女的想法,认为王阿姨是贪图老张钱财才跟他在一起的?
老张知道王阿姨确实是这样质朴的人,他不禁一阵感动,他感到自己太幸运了,土埋半截的岁数了,还能遇到如此真挚的爱情,他不能辜负王阿姨的爱,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。
于是他不声响的给王阿姨的儿子转过去了20万,王阿姨的儿子非常感动“叔,我妈没有看走眼,她跟着你值了,你放心,我给你打欠条,我们都照着理处事”
“你就不要打欠条了,以后有钱了再说还”虽然继子没有开口叫父亲,但是他能感觉到自己被肯定了。
就这样老张拿出20万给了继子,他觉得王阿姨值得这个信任,爱屋及乌,他不能让心爱的人忧愁。
他们同居的第三年,王阿姨的女儿要结婚了,女儿有稳定的工作,女婿也是靠谱的人,他们请老张和母亲出席婚礼,当女儿开口叫“父亲”那刻起,老张泪眼婆娑,他颤颤巍巍拿出准备好的红包递给了继女,婚礼过后,女儿拆开红包一看,继父给了5万的红包,她也真实感觉继父和母亲是真爱。
王阿姨知道后,埋怨给女儿红包太大,老张宠溺的摩挲着她的头发深情的说:“对于我来说钱财是身外之物,生不带来死不带去,只有陪在我身边,给我关怀的人,我才能真实感觉到自己不白活,你的陪伴是我一辈子最大的快乐,我就算死了也瞑目喽”
老张在王阿姨的照顾下,身体非常好,两个人一起做饭一起散步,一起看夕阳西下,老张常说,自己是最幸福的人。
在老张八十一岁那年去世了,跟原配妻子一样,是突发脑梗,王阿姨亲手给老伴穿上寿衣,给他洗脸擦身,最后合上棺材的时候,王阿姨晕了过去。
老张的子女以为她是装的,都不以为然,王阿姨的儿女们把她搀扶一边,缓了好久才醒了过来,老张过完十七后,王阿姨离开了那座房子,走之前,她摩挲着老张的遗像,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。
就如同她来时候一样,走时候也是一包行李收拾完毕就离开了,老张的子女在父亲居住的住所收拾遗物时,意外发现父亲压在箱子底下的一个小盒子里有张纸,他们拿起来一看,是父亲的遗书。
父亲信中表示,他去世后子女们一定要善待继母,虽然没有结婚证,但是王阿姨待他爱到骨子里,他压抑了一辈子,本以为会郁郁而终,没想到临墓之年还能有份真挚的爱,他感激王阿姨,不想让王阿姨把他伺候走了,还落下个一无所有,他叮嘱子女要去时常看望继母,还要把自己存储的12万块钱赠送给她,让子女亲手送去。
子女看到父亲遗书,回忆起儿时父亲的抑郁,母亲的强势,才深深的感觉到他们错怪了父亲,要不是父亲的隐忍,他们不会有个健全的家,养育他们长大。
于是儿女们把父亲的遗书和存款都给王阿姨送去了,另他们意外的是,王阿姨的儿子说自己还欠继父的钱没还,他要履行承诺把欠款还上,老张的子女们没想到异父异母的弟弟这么讲究,竟然没有私吞欠款,他要是不说,他们永远不会知道的。
他们决定不接受还款,而且父亲的遗愿照样履行,从那以后两个不同姓氏的人家,像亲人一样相处着,逢年过节老张的儿女都会去看望继母,在他们心里,这是份割舍不下的亲情。
对于老年人来说,钱财,名利都是不重要的,他们活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,年轻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随心所欲的按自己的想法活,最后隐忍着生活,忍到子女成家立业,忍到无所牵挂,他们才蓦然回首的感觉到,自己最需要的是陪伴,再忍下去就真的一辈子过去了,所以他们会无所顾忌的选择自己所爱,认为对的方式去生活,可是恰恰这样在子女们眼里成了胡闹,他们就会强力阻止父母再婚,甚至为了阻止不惜翻脸的也大有人在。最后我想说:父母为我们奔劳一辈子,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,到了晚年就尊重他们吧,所谓孝顺就是顺从他们的选择,只要不是歪门邪道,就睁只眼闭只眼吧,父母不容易,我们该还给他们片刻自由了,只要他们开心,就随他们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