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辈退休金高是什么体验?不能一概而论。
舒心型
这类老人如果身体好,不需要小辈儿伺候着,自己懂得享受生活,自己的退休金足够,不需要小辈儿格外付出金钱和精力,对于小辈儿来说,那简直太舒心了。
我同学的父母,教师退休,不在农村居住了,去城里买了房,每天的生活很丰富,遛弯儿,跳广场舞,游泳,老年大学,旅游……老同学经常朋友圈晒父母的日常,很是羡慕,这种生活状态,太棒了。
压抑型
有的长辈退休金很高,但是节俭惯了,不舍得吃穿,天天穿的都很寒酸,没有什么精神生活,过得也不快乐,经常抱怨,明明有很多条路可走,偏偏固执己见,钻在死胡同里,不满现实也不去改变,拿着高工资却不知道用在自己身上,只在痛苦里徘徊,遇到这样的长辈,也是很压抑的。
我自己的父母都是退休教师,我就希望他们过得快快乐乐的,前半生吃苦受罪的,现在孩子们都成家了,过的也都还不错,他们就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的,他们乐呵,我们小辈儿不操心,当然也很开心,都希望父母幸福,可是,性格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,他们节俭了一辈子,每天省吃俭用的,有了好吃的,放着,放坏了不舍得扔再吃,好像只要有东西在那里看着就比吃了都幸福一样。
给他们买了好看的衣服,也都好好地放着,一件压一件的,任凭你怎么动员、开导,就是一句:这些都没坏呢,别一件一件都造了……
然后你看着他们虽然条件不错,但是没吃好没穿好的,每次看了心都很堵得慌,你搬出一套套的大理论,都不为所动,甚至你求他们:“穿我给你买的这套吧,我看着开心,为了我开心,穿一次吧。”依然故我。你很想尽孝心,让他们开心,可他们从不给你机会的痛苦不知谁有体会?
后来,双双都在长期恶劣情绪中生了病,原本体质非常好的母亲半年内就离开了我们,只剩了有些痴呆的老父亲。
前几天回家看他,身体还算硬朗,心情也比以前要好,本来年轻的时候琴棋书画样样拿的起来,我们小的时候,每到春节,父亲总要提着毛笔、墨汁,挨家挨户给乡亲们免费写春联,老了却啥都放弃了,什么也不爱了。小弟给他买来一箱子宣纸,一溜儿的毛笔,还有砚台,他动都不动一下,全都束之高阁。虽然依然没什么爱好,但总算看得到他的笑脸,小辈的心情也舒畅些。
幸福型
最幸福的应该是,长辈有很多退休金,自己生活的丰富多彩,还有结余,不仅不需要晚辈拿养老费,还能贴补晚辈一些。不过,人的想法不一样,有的晚辈,也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。
有个认识的人,他家老人虽没有退休金,但是有魄力有能耐啊,那手里的钱比退休金多多了,自己各种花,也给小辈贴补,可是小辈并不满意,觉得给的少了,埋怨老的把钱花到“小三”身上了。我觉得找小三是不好,但是老人的钱他们用着开心就好,给你是情意,不给也别惦记,毕竟人生这一辈子,人家用的是自己奋斗的钱图自己开心,只要他们幸福就好。
憋屈型
有的老人,儿女几个,身体好的时候,看哪个生活“吃力”或者“哭穷”都拉撒一些出去,等到老了,不断生病住院,儿女们都各自远远地过自己的生活,伺候老人的那一个就惨了。
就别说是谁了,基本就这样的情况,老人和小儿子一起生活,身体好的时候,家里门庭若市,几个孙子们长期在老人这里住着,儿女们经常回来吃饭。后来老人不断生病住院,谁去伺候都要计较一番,老人有退休金,治病花自己的钱。等到老人卧床了,家里就冷冷清清了,人都散了,但是还要问老人还有多少钱。老人说没钱了,都不信,老人小儿子伺候着,一天天不是大便干燥了就是便裤子里了,一会儿这儿疼,一会儿那儿不舒服,今天尿不出来了,明天手没劲不能吃饭了……每天做饭得可着老人的口味,天天一把把吃药,天天在家哼哼,没事儿还得挑挑理儿。养老院坚决不去,别的儿女都不伺候,可着小儿子一个人造,那几个还觉得小儿子沾老大便宜了——老人每个月还有四千多退休金呀。你说小儿子憋屈不憋屈?
不知朋友们认同我的看法吗?我是@紫罗兰依然 ,欢迎大家关注我,共同交流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