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的太阳很大,小艾尼喜欢奔跑在家乡的田野上,家里种植的小麦、玉米、棉花和水果成熟的时候,他就穿梭在大大小小的田地间,跟着父母和家人一起采集粮食和水果,把一筐筐的成品带到集市上去销售。
十八年来,这个叫艾尼的男孩在家乡的集市上从幼稚小孩长到了青春少年,他熟悉家乡的每一个人,也熟悉每一个时节,每一种粮食。从懵懂无知到满怀理想,艾尼十八年来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一个无奈的事实,家乡集市上卖粮食的人比买的人多。家里刚晒干而又滞销的干果,家人愁煞的眉头,都让艾尼急切不已。
少年意气风发,艾尼想为家乡做点什么,改变现状。
然而成年求学,总要离家。2015年夏天,艾尼凭借刻苦的努力考上了浙江大学。
进入浙大之后,细心的艾尼发现这里对于新疆干果有一定的需求,但由于家乡偏僻的地理位置、昂贵的运输费用以及某宝参差不齐的干果质量,这里的同学、老师和其他市民等都不太能够拿到真正高质量的新疆干果。
家乡滞销的干果、浙江地区人们的需求,让艾尼看到了两者的联系与平衡。
艾尼开始琢磨创业,通过自己做一个桥梁,把家乡的干果带到这里来。他与同伴说起自己的想法,得到了一致的支持和鼓励。一个大三的创业的学长甚至开始给他教授一些经验,给了他很大的勇气和信心。
艾尼给自己的干果店取了个温暖的名字,“Aini的干果店”,Aini既是艾尼的名字,又谐音“爱你”,像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关怀。
第一次卖出自己的产品是在15年的11月4号,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,艾尼和他的朋友却感到无比高兴,仿佛从这一份订单中看到了无数份订单,从这开始的第一步中看到了以后的无数旅程。
这是艾尼创业的第二年。九月份开始“Aini的干果店”的经营,十一月份就入驻了浙大创业基地——元空间。也受到过校党委书记金德水书记的慰问和鼓励。当时金书记的话让艾尼印象很深“有任何的需求都可以向学校提出,学校是一个后盾。”
艾尼在紫金港的文化广场做过一个宣传活动,拿出了自己家乡的产品,马上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。核桃、葡萄等被抢购一空。
现在艾尼采用公众号运营的方式线上售卖,500克干果大概25元钱。家乡距离遥远,艾尼就采用物流托运的方法进货,数量不多,但持续供货。这一年多两年不到的时间里,艾尼卖出了将近两千包干果,对象有学生有老师,也有前来参观创业基地的人。每一包干果都包装精美,质量上乘,顾客反响非常不错。最关键的是艾尼每出售一份干果只盈利1块钱,这是他开始这份小买卖后对自己的一个要求。
艾尼说,因为事先购买干果不用预付定金,顾客没有后顾之忧,比较放心。但是资金周转就成了问题。因为家乡人之间相互的信任和艾尼真诚的心意,通过沟通交涉,艾尼与进货商协商后决定,顾客收到产品付款之后再由艾尼付款给进货商。这个阳光的男孩,用他的真诚赢得了各方的信任。
但是由于艾尼需要完成学业,无法及时回家,所以不能够亲自挑选,产品的质量得不到准确的保证。“这个方面是我目前最困惑的地方”,艾尼皱着眉。
目前采取的措施是让进货商把首关,筛选掉一些次品,再运过来再次筛选,“因为运营只有一年多的时间,还不太成熟,但是我们在摸索,在尝试。”
大一大二的艾尼非常繁忙,新疆的学生总要比其他学生多努力一些,但是艾尼不愿意落后。就像他所说的,在摸索,在尝试,但不会停止。
由于学业的压力,艾尼打算大三大四再专心创业,他有自己的目标。想通过这个干果店的盈利建立一个基金,邀请一些成功的人士给少数民族的学生传授经验。“有些人想着,我是少数民族,我可以少做一点,这样就是给了他们一个不努力的理由,我想告诉他们,你可以走到巅峰,但是你要怎么样走到巅峰。”为此,艾尼联系过阿里中的一个维吾尔族的高管,希望她可以过来给浙大的少数民族学生开一个讲座,艾尼说,一定在毕业之前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