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扬号
自媒体资讯平台

去年工厂订单普遍都饱满,今年订单普遍减少,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

happy33692023年05月19日 00:35:49

去年的订单多是因为美国停了几个月的订单,库存已经销售了,急需货品上货架。今年的订单也很多,是因为美国印了很多钱,发了很多钱给美国人民消费,美国人民购买力强大了,有钱购买东西了,同时美国急需将通胀转化到产品制造国家,消耗通胀。

JoeyZhong简单生活2023年05月22日 19:11:47

这个问题确实很现实。我们公司地处长三角一个三线小城市,主要业务就是替当地各类企业做代理招聘的。对这个问题感触最深,进入22年以来,公司招聘业务同比下降50%左右。近期我们对千余家客户单位进行回访,确实大部分工厂处于停工或轮休状态。问其原因,基本上回复都是以下两点。

1.外贸疲软。地处沿海地区,身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外贸订单占比60%以上。去年国内疫情控制较好,国家也大力支持复工复产,风景这里独好。而国外则是一地鸡毛,疫情肆虐,到处封城封国。造成全世界的订单流向中国。因此绝大多数工厂订单爆满,用工荒从年头持续到年底,我们公司代理招聘这一块也从年头到年尾忙的团团转。今年开年后,形势突然逆转,国外多数国家对疫情己选择躺平,政府也大力支持复工复产。尤其是东南亚的越南,南亚的印度等制造业大国,订单猛增,而国内疫情多点爆发,到处封城封路,人囗流动基本停滞。此消彼长,分流后进入国内的订单肯定少了。

2.企业成本提高。进入22年后,企业原材料,物流成本直线上升。有些工厂有订单,但是随着成本提高己处于亏本边缘。有些老板就直接说现在的订单是多做多亏,少做少亏,不做不亏。所以干脆停工。物流这一块对订单影响也很大,我有两个上市企业客户,很多车间一个月上半个月班。厂里总监告诉我原材料都在上海,嘉兴发不过来,即使能发过来,司机也下不了高速,材料送不进厂里。连政府重点扶持的明星企业都这个样子,其它中小企业状况可想而知了。

大多数企业订单减少基本上是以上两原因。当然有些工厂生意还是不错的,例如做医疗器械的,做内销家俱的,做道路风机的。最后希望疫情早点过去。工厂都恢复正常。

长线是金波段操作2023年05月24日 01:57:22

去年很多国家防控疫情比较严。今年他们大多数都放开了,包括越南、印度等一些人力资源密集的国家,而他们的人工成本低,一部分订单转移到他们那里了。

晓跛勃2023年05月19日 07:20:14

外国人都很滑头,有1000个订单,他给你下10000个单,分给10家工厂做,等你生产线上了,他把一部分订单取消,让你几家企业竞争,打价格战,国家去年有这种考虑,才限电限产,要不今年情况更糟糕。

昆山台灣工作青年2023年05月22日 23:06:18

去年的订单是非常态的发烧经济,外贸数字漂亮反而预示着今年的危机,很多工厂是不是扩大产能了吧,今年就过剩闲置了

最后的恐龙2023年05月20日 18:06:56

首先货币政策去年全球宽松,特别是老美直接给老百姓发钱还经常发,导致老百姓消费力高涨,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产业链受疫情影响无法提供稳定大量的供给,而严格执行疫情清零政策的我们产能充足,双方形成互补,形成产销两旺,中国外贸数据再创新高。而2022年货币政策收缩特别是美联储坚定加息,不发钱或者发钱次数少了,老百姓消费力下降,需求降低;疫情方面外围基本躺平,奥密克戎致死率下降,外围产业链产能供给恢复,进一步挤压了原本流向中国的订单,举个个例今年越南外贸数据创历史新高就是一个缩影。

大帝恒宇2023年05月24日 07:23:59

中国制造业太低端,能有自主品牌的少,有高端核心技术的少之又少。大部分外贸出口都是代加工型企业,订单大部分是欧美等海外订单,生产的低端产品箱包鞋袜等可以轻易被别人替代。一旦国内外形势有所变化,订单就容易出现大幅度的减少。

所以中国要大力发展自己的高端核心技术。

回头是无晴也无雨2023年05月24日 04:46:36

主要还是因为疫情的关系,导致原物料,产品价格上涨,全球消费能力大幅下降,需求少了,生产订单的量自然就会少了,

和股市做朋友2023年05月23日 15:25:46

去年老外囤货式下单,今年手里还有货。

我们以为今年还有那么多单,还扩大了生产,然后就死了

钢铁直男QW2023年05月21日 05:48:21

去年很多订单回流是国外疫情爆发,本来就不是给我们的订单。现在国外开放了,自然订单就少了。如果去年盲目扩张,那就凉凉。不加产量涨物价,那么去年就赚了。

做外贸不关注一下国际局势那不是找死吗。一些工厂外溢那是利益所趋,适者生存。

赞(0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名扬号 » 去年工厂订单普遍都饱满,今年订单普遍减少,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
分享到: 更多 (0)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